close

(水墨國風-設計師為司馬包子)

 

以中國文化為主流設計,近期國內又興起了一股復古風,那就是中式裝飾風格的復興。

中華文明數千年積澱,幾乎每個中國設計師都思考過如何從悠久文化中吸取養分,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

然而中國之大,不同地域、階層、民族、歷史階段都有不同,什麼是“真正的中國風”,總是眾說紛紜。

久而久之,這個概念往往被流落到膚淺的商業炒作和業界內隨撿隨棄的噱頭。

“中國風”設計的三個層面

以設計師對文化、生活與體驗的眼光來看,“中國風”設計並不簡單,至少包含了從裡到外三個層面:

最核心的“中國風”是建立在中國傳統哲學和價值觀上的設計,中國人的中庸之道,自然之道與風雅之道,是中國文化的普遍價值。

不論是東南亞的熱烈繁複,還是德國的理性冰冷,抑或是日本的“侘寂”“物哀”,都與中國的主流哲學有著明顯差異,溫和、自然與積極的哲學價值觀才是中國人的最愛。

不論是貝聿銘的建築,還是其餘各種中國設計品牌,這些成功的“中國風”設計,都蘊含了中國哲學的韻味。

第二層面的“中國風”是建立在中國人生活習慣、習俗和特性上的設計。

如同中國的家庭文化,官場文化,直到品茶賞石的業餘愛好,都是無可替代的“中國風”。

中國人的身形樣貌,膚色氣質,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知名服裝設計師王一楊就堅持以扁平剪裁的方式貼合中國人的氣質與身形。

而最表層的,才是“利用中國元素為表現”的設計。

從古代建築到自然風光,從植物動物到神話元素,幾千年曆史創造了太多的“元素”可以給設計師拿來就用。

但“元素”只是表面特徵,之所以市面上“中國風”的設計良莠不齊,多有媚俗之感,往往是因為只堆砌了元素,而忽視了更深刻的層面。

“中國風”設計在實踐

十年前,中興通訊推出了備受業界矚目的青花瓷小靈通手機,縱然受當年的技術工藝背景限制,但拿到今天,這款產品仍不失為一款經典設計。

其原因無非是,它並非單純套用了青花瓷的元素,而是通體圓潤和諧,符合中國哲學與價值觀,也符合瓷器的韻味。不刻意,不矯飾。

出音孔剛好是小小的“中”字窗櫺狀,一切自然流露,只有點睛之筆,沒有刻意誇張。

大屏手機時代,能從傳統元素中吸取些許神韻和靈感,以現代設計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是“中國風”設計的一種體現方式。 Grand S從瓦片與容器中獲得靈感,線條圓融柔和,頗具東方神韻,也因此獲得了iF和Gmark設計大獎。

數年前,數碼產品領域曾經掀起一陣“中國風”設計風潮,大批紅艷豔的設計充斥了市場,但隨著時間地推移, 這些產品與設計再也不見踪影,為何?

那是因為中國哲學是中庸而圓融的,強烈而刺眼的設計反倒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對中國人來說,紅色、金色往往只在婚嫁或佳節時使用,“中國風”不代表一定要充斥著大紅大金。相反,真正的中國器物,往往內斂而溫潤,潔淨而風雅,令人賞心悅目。

設計師心中的“中國風”

設計師們不需要那些有悖中國基本文化哲學和中國人生活習慣特性的設計——需要設計的穩定、平衡、不誇張、具備雅緻的情趣,這樣的形態才是中國文化的氣質設計師們不做有悖於現代設計基本原則的設計——形式追隨功能,不做沒有意義的矯飾。中國風絕不意味著在原有的產品上添枝加葉。

就像“中”字出音孔,如果剛好以中國元素來呈現,就是形式追隨功能的體現。

接下來就來欣賞幾種中國風的設計作品吧!

中国风茶文化古典画册封面

(取自http://www.nipic.com/show/3040997.html)

(取自http://www.16sucai.com/2013/08/25416.html)

(取自http://www.58pic.com/psd/11011265.html)

(取自http://www.mwfy.com/psdCD/5734.html)

 

參考資料來源:

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wretch/118733558

http://www.zte.com.cn/cndata/magazine/mobile_world/2014_1/1/magazine/201403/t20140306_418772.html

如有侵犯或違反版權請告知我們並於兩日內下架

 

 

arrow
arrow

    創客專案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